囤物症(囤積症)是什麼?|8個幫助擺脫囤物症的小秘訣

囤物症(囤積症)是什麼?|8個幫助擺脫囤物症的小秘訣

囤物症是什麼?

囤物症,聽起來就有點讓人頭疼對吧?這是一種讓人不由自主地囤積各種東西的心理狀況。從舊書到衣服,從包包到電器,家裡堆滿了各種用不到的物品。甚至,有時候走在路上看到別人覺得是垃圾的東西,也會覺得是寶貝,想要帶回家。

但別搞錯了,囤物和收藏可是兩回事。收藏可能是因為對某件物品有特別的情感或價值,而囤物則是無法控制地保留大量無用的物品。這種狀態不僅僅是佔用了家裡的空間,還可能增加生活的費用,甚至帶來安全上的風險,比如火災什麼的。

在我們的文化裡,節省和儲蓄是美德,但是當家裡變成了一個倉庫,滿滿的都是用不到的東西,那就可能需要警覺了。親朋好友如果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不妨試著理解他們,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讓他們能夠慢慢走出囤物的陰影。

知道了這麼多,你可能會問:「那怎麼幫助囤物症患者呢?」。其實,囤物症在心理學上是有它的專業定義和治療方法的。

囤物症(囤積症)是什麼?|8個幫助擺脫囤物症的小秘訣

囤物症的定義

在那個大名鼎鼎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也就是大家口中的 DSM-5 裡頭,將「過度購買」與捨不得丟棄自己或他人的物品作為囤物症的一個標誌性特徵。意味著即使家裡已經沒有放置空間,患者仍然無法控制購買的衝動。

囤物症(囤積症)是什麼?|8個幫助擺脫囤物症的小秘訣

囤物症形成的原因

囤物症的成因是多元且複雜的,涉及心理、社會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心理因素扮演著關鍵角色。許多囤積症患者通過囤積物品來尋求安慰,以此來減輕他們的焦慮和不安。這種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對失去物品的恐懼,或是對未來可能用到這些物品的過度擔憂。這顯示了囤物症與患者的情感狀態和心理需求密切相關。

社會因素也不容忽視。囤積症患者可能因為想要透過物品來表達自己的身份或價值,從而陷入過度囤積的行為中。社交壓力、對他人看法的過分在乎,或是試圖通過物品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成就,都可能促使囤積行為的發生。

環境因素則提供了囤積行為的外在條件。家庭環境的壓力、經歷的負面事件,如失業、離婚等,都可能觸發或加劇囤物症。此外,如果一個人生活在物質豐富但情感支持不足的環境中,也可能會出現囤積行為。

囤物症(囤積症)是什麼?|8個幫助擺脫囤物症的小秘訣

有囤積行為就一定是囤物症嗎?

並不是所有表現出囤積行為的人都患有囤物症。囤物症是一種特定的心理健康問題,被定義為持續性的囤積行為,這些行為會對個人的生活造成顯著的困擾或功能障礙。

囤積行為可能源於多種原因,包括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生理疾病,或是環境壓力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囤物症患者都認為自己需要幫助。有些人可能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家人或鄰居造成了困擾,而有些患者則可能深感困擾但無法從囤積行為中自拔。

典型的囤物症症狀有哪些?

囤物症的症狀說到底就是很難讓人捨得丟東西。不論那東西值不值錢,患者總覺得「這個將來一定會用得上」,這種心態讓他們對於丟棄物品感到特別痛苦。

家裡因此變成了小型倉庫,東西堆積如山,居住空間變得擁擠不堪。通常,這種情況只有在家人或者朋友介入,幫忙清理整理後,才會有所改善。

更關鍵的是,囤物症不僅僅影響到個人的居住環境,它還會對社交、工作等重要的生活領域造成影響,讓患者感到極大的苦惱。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或周圍的人有這樣的情況,記得這不僅僅是一個習慣問題,而是一種需要專業幫助的心理狀態。

發現家人有囤物症該如何幫助他

囤物症的問題要解決,其實並非一蹴而就。如果你的親友正在面對囤積症,心寓提供8個小秘訣幫助自己或親友走出囤物輪迴。

避免急著清空囤積物

認識到只有一小部分的囤積症患者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存在問題。強制清空他們的物品,可能會對你們的關係造成傷害,並對患者造成情感上的傷害,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讓患者自己決定要丟什麼

協助他們分類囤積物是有幫助的,但最終要讓患者自己做出決定。這有助於他們學會獨立管理自己的空間,避免未來再次囤積。

避免使用「丟掉」這個詞

對於許多人來說,特別是那些對物品有著深厚情感連結的人,「丟掉」這個詞可能會引發一種失去的感覺,甚至是罪惡感。這種感覺在面對不再使用的物品時尤為強烈。

從小範圍的區域一點點改進

通過將大任務拆分成多個小任務,每完成一個小區域,就能夠產生一種成就感。它不僅能夠鼓勵患者繼續前進,也能逐漸改變他們對於整理和放手物品的看法和感受。也避免家人可能因為面對太多需要做出決定的物品而感到焦慮和不知所措。

尋求居家清潔服務

對於滿是雜物的家庭來說,清理工作可能非常艱鉅。考慮尋求專業的居家清潔服務團隊來幫助,同時也要照顧自己的情緒和身心健康。

珍惜每一點進步

對於囤積症患者來說,改變需要時間和耐心。即使是小小的進展,比如丟掉一個破碗,或是控制購物衝動,也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自我教育

了解囤積症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對於提供幫助至關重要。透過閱讀專業書籍、網站,或諮詢心理諮商師、精神科醫師,可以讓我們更加理解囤積症患者背後的恐懼、焦慮和孤獨等情緒,從而以更加同理心的態度給予支持。

尋求專業幫助

對於囤積症的治療,認知行為治療被證明是效果顯著的方法。幫助親友尋找適合的醫生或收納專家,並支持他們選擇最舒適的介入方式,是解決囤積症的重要一步。

線上預約

如何檢視自己或家人有沒有囤物症

混亂物品影像評估量表(Clutter Image Rating Scale,CIRS)是一個檢視囤物症的工具。能夠幫助臨床醫生和心理學家簡單快速地評估囤積症的嚴重程度。通過將每個房間的狀態與一系列由乾淨到極度混亂的圖片相比較,評估者能夠給出一個分數。這個分數反映了囤積狀況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實際影響。

混亂物品影像評估量表分成三種情境,臥室、客廳、廚房。每一種情境皆有九張圖,1 為最乾淨,9 為最混亂。從幾乎沒有任何雜物(1分)到幾乎無法看到床面或地板(9分)不等,當評分達到或超過4分時,這提示臨床工作者該狀況需要特別關注。

參考資料

囤積行為量表編製初探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hoarding behavior tendency scale-張祐慈

認識囤積症 林俊媛醫師

以完形治療的觀點看儲物症之成因The Causes of Hoarding Disorder: A Gestalt Therapy Perspective-游心慈

CONTACT

聯絡我們

立刻諮詢您的整理收納改造計畫,

您可以透過線上表單預約,或使用Line@官方客服聯繫我們。

Scroll to Top